徽章—见证百年井陉矿的历史与辉煌-徽章—见证百年井陉矿的历史与辉煌-湘泉雅集古玩交流网
徽章—见证百年井陉矿的历史与辉煌
      在井陉的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之中,闪耀着一颗乌亮的明珠,历经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却依然焕发着青春的绚彩,这就是百年煤炭企业——冀中能源井陉矿业集团。 
      井陉矿区因矿而设,是省会石家庄6大市辖区之一。这里不仅是近代中国能源的产地,而且还是我国内陆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回溯这块煤田有记载的开采史,《续资治通鉴》中记载: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九月“废真定府(现正定县)石炭务” 。当时,真定府治下惟有井陉产煤,说明早在宋代,井陉煤田就有民窑开采。
       明代开采日渐兴盛。井陉矿区横涧老君庙碑文记载:“盖自前明以来,地基就有,原系煤窑会馆有事共议之所”。
       清代煤窑星罗棋布。《井陉县志》记载:“清嘉庆、道光年间,仅凤山井田区就有煤窑108个” 。清末,一些地主、绅商和窑主,纷纷集资合股开办煤矿,在矿区境内先后出现了井陉、正丰、宝昌、民兴、裕兴、和记、永兴、协和、中华等采煤公司。但是,这些以民窑为基础开办的煤矿,大多数相继夭折。只有井陉、正丰这两个依靠中德官商势力投资兴办的煤矿得以生存发展,并成为井陉矿务局的雏形。1898年4月,井陉县南正村文生张凤起获得开矿权,第二年10月,张凤起与德国人汉纳根合资开办井陉矿。1908年8月5日,清政府与德国方面签订中德合办合同,正式定名为“井陉矿务局”。之后,这个称谓一直延用到2008年,整整一百年。
      德国人汉纳根,曾先后在李鸿章、袁世凯手下任职,参加过甲午战争、帮助清政府制造过战船、建造过炮台,依靠着这些特殊关系,他轻而易举地拿下了井陉煤田的开采权。民国时期,汉纳根起用大总统徐世昌之弟徐世纲为售煤处买办,并修建铁路,使井陉煤炭销路大增,汉纳根由此大发横财。井陉煤田是我国内陆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在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05年,在德国人汉纳根开采井陉矿的同时,井陉绅商杜英魁与正定府官员吴雪门等人创办了正丰矿。1912年,时任国务院总理和陆军总长的段祺瑞及阎锡山、吴霖森等军阀入股,成立正丰煤矿股份公司,由段祺瑞的胞弟段祺勋任总经理。
       尽管正丰矿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但作为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工业,井陉煤田成为我国内陆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在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1899年到1937年,中外官商对井陉矿务局的染指,几乎牵扯到了从甲午战争到曹琨贿选这段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如:慈禧太后、汉纳根、德璀琳、李鸿章、袁世凯、曹琨、阎锡山、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等历史人物),甚至牵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足见其当年的腾达与荣耀。
       在此期间,京汉、正太两条铁路在石家庄交汇,使处于晋冀要塞的井陉矿区得到巨大的运输便利,在由山西及直隶省各县经铁路输出的大宗货物中,井陉矿务局出产的煤炭占居首位。 1914年,井陉矿务局在石家庄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炼焦企业——石门焦化厂,即石家庄焦化厂的前身。其出产的清水焦炭与井陉矿优质块煤齐名,远销日本和东南亚,被列当时国内十大矿厂之一,为石家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跃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奠定了极其关键的基础。
       井陉矿务局在天津设有售煤处,并于1928年建成了闻名中外的天津劝业场和交通旅馆。1929年初,国民党南京政府行政院下令,把井陉矿务局利润的四分之一拨归故宫博物院做文化建设基金。
       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煤田的大规模开采,井陉矿务局周围的澡堂、理发店、饭馆、粮油店、日杂店、医院、银行、体育场等公共设施逐步增多,城镇开始萌芽,造就了井陉矿区成为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的辉煌历史。
       这种辉煌,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1937年10月11日,侵华日军占领井陉矿区,井陉、正丰两矿沦陷于日军统治之下。
       从1908年到1945年,井陉矿务局名为中德合办、中日合营,实际大权却掌控在德、日统治者手里。他们疯狂掠夺的井陉煤炭超过1800万吨,同时,对井陉矿工进行残酷的奴役和蹂躏。
       从当年井陉、正丰两矿的职员工资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汉纳根一个人的收入,等于700名矿工收入的总和。十来岁的孩子把窑下,饿着肚子挨着打,身单力薄活儿重,压弯腰背地上爬,瘦的童工皮包骨,肥了把头资本家”。这首民谣是井陉煤矿童工生活的真实写照。1943年,日本的一份调查资料记载:在井陉煤矿,对童工的使用,经常保持在一千名以上。
       日军侵占时期,井陉矿务局东门里20号工房被称为“二十号阎王殿” 。房内设有审讯室、刑罚室,内有木笼、铁笼、水牢等,院落内经常传出日军的狞笑声和矿工的惨叫声。
       1940年3月22日,新井矿(一矿)北大巷发生瓦斯爆炸,日军不管矿工的死活,强行封闭巷道和井口,致使357名矿工活活被烧死在井下。
       在井陉矿区“南大沟”万人坑遗址,埋葬着4.6万死难矿工的遗骇。
       随着近代煤炭工业的发展,井陉矿工的队伍日益壮大,由最初的反对外国资本家和封建把头,发展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觉斗争。
       早在1927年,井陉矿区就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一潮接着一潮。
       1938年,井陉矿工组织的游击队活跃在矿山,埋地雷、扒铁路、剪电线……,使盘踞在矿区的日本军队惶惶不可终日。
       1940年8月,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第一次战斗就发生在新井矿(一矿)。矿工游击队配合主力部队取得首战告捷。在这次战斗中救出了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和她的妹妹,后来,美穗子与聂荣臻司令员之间,演绎出一段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动人故事。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井陉矿务局被国民党反动派统治。
       1947年4月17日,井陉矿区宣告,杨成武、姚依林首任矿区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晋察冀边区政府接管井陉矿务局。
       之后,井陉矿务局为了解放全中国,积极为前线作战提供物质保障:由500多矿工组成的前线运输队,把机床、钻床、汽锤等设备运送到兵工厂制造枪炮弹药;派出一大批技术工人到淴淴水发电厂制造机器、修理电机;为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提供充足的物资支援和电力供应。
       在此期间,晋察冀边区工业局迁入矿山;华北大学工学院在矿区成立;新华社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在这里安家落户,当年,颁布土地法大纲的佳音、三大战役的捷报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喜讯,就是由井陉矿务局发电站产生的红色电波传遍神州大地的。
       1949年春天,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司令员专程从西柏坡到矿区视察井陉、正丰两矿,鼓励矿工恢复生产,多出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