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 军政部 军需学校 军需学校学员班十三期同学录 (残本)====本书只存第37面至38面,第43面至78面,第175面至192面。 全书只存56面28页,其中军政部存有2面,军需署存有7面,学校教官存有26面,同学录存有18面。 国民政府军政部军需学校 站长 王坚 撰稿 军政部军需学校,原为北洋陆军军需学校。 1928年7月国民政府接管,迁南京。 校长张叙忠(1927-1935任)。 蒋中正(1935-1949兼)。 1949年迁台,改称“国防财经学院”。 1944年已毕业13594人。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开始,8月军需学校奉令迁移至江西吉安,不久又迁往至四川江北。1938年5月因敌机轰炸猖狂,又迁至巴县蔡家场。 1938年长沙军事会议后,军需署呈准办理军需训练班。1939年2月正式成立,班址设于磁器口小杨公桥、军需署署长周骏彦、副署长熊仲韬分任正、副主任。该班第一、第二期学制4个月,第二期分甲组、乙组,并在湖南衡阳设有分班,衡阳分班和第三、第四、第五期学制均为5个月。该班办至1941年2月第五期结业结束,结业人数共2276人。1939年8月军政部会计处呈准设立计政人员训练班,班址借用学校江北旧址,由会计长陈良主持,该班共办了4期。第—期学制5个月,第二、第三期学制4个月,第四期学制6个月,第三、第四期分学生、学员2个班,该班办至1941年3月结束,受训人员达1644人。 1940年8月为统一教育,先后结束各短期训练班,筹办学员班第十期,学制定为1年。因交通梗阻,遂在西安、桂林另设第一、第二分校,倪墨芗、陈达勋分任主任,两校于1941年3月成立开学,1940年末教育处长靳敬箴他调,魏文海继任。 1942年3月该校改隶军政部,并设校务委员会,委员6人,以军政部总务厅厅长(兼委员会主席)、军需署署长、会计长、军粮总局局长、军务司司长、军需学校教育长(兼)任之,负关于教务、行政及一切重要教务设施研讨决定之责。同时成立初级干部训练班,以许水痕为主任。该班共举办2期,在校本部和两个分校同时举办,招训初中毕业学生。除第二期第一分校学制为8个月外,其余均为17个月,两期三处结业人数共1807人。磁器口本校初级干部训练班第二期毕业后,后方勤务部在原址举办库职人员训练班,将毕业学生续训3个月分发后勤所属机关服务。 1944年驻豫军官团经理班奉令并入本校,列为军需教育班第三期,是年9月桂林失陷,第二分校奉令内迁。 1945年2月国民政府决定缩减机关单位,第一、第二两分校奉令归并本校,同时该校奉令改隶军需署,8月修改本校编制,在教育长之下,分设教育长办公室、人事科、教育处、研究处、军需处、军医处、总务处、总队部8个单位。校长仍由蒋介石兼任,校务委员改为5人,以军政部总务厅厅长、军需署署长、会计长、军务署署长及军需学校教育长(兼)组成。教育长由墨林翰连任。3月教育处处长魏文海调军需署,遗缺以吴文权接充。 抗战期间,学生班、学员班各期概况如下: 学生班,第十期,1939年2月毕业,66人,第十一期,1939年10月毕业,67人,第十二期,1939年12月毕业,68人。第十三期,1940年6月毕业,121人,等等。 军需学校前身是北洋陆军军需学校,孙中山为实现军需独立的理想,以当时民用物资与军需补给,咸由总统府统一调度,深感人才稀少,制度缺乏,乃手令参谋总长黄克强成立军需学校。是当时中华民国创建的第一所军事学府。 学校慨况编辑 于1912年3月24日,在南京招收学生班第一期学员183名,举行开学典礼,是为校庆日之始。后迁北京改名“北洋陆军军需学校”,1928北伐胜利后,由国民政府接管,迁回南京。 1937年抗战军兴,学校迁至江西吉安,1938年2月,迁至江北县县立中学旧址;因日机轰炸,1938年7月迁往重庆北碚蔡家场。抗战结束后,于1946年还迁南京,1949年底由福建漳州迁台湾。 1940年国民党创建军需独立制度,大力创导统一军需教育,裁撤各战区临时军需训练机构,另在西安、桂林设立第一、二分校,除从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外,还责成各地保送现职军需人员进校培训,以应急用。该校在重庆期间得到迅速发展,8年间总计培养上千热血青年,特别是第13、14、15、16期学员共有558人,达到鼎盛,期间一直由蒋介石兼任校长。学员从重庆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为民族救亡图存作出了应有贡献。 1954年5月学校在台湾改建为财务经理学校,相继与海军工程学院及联勤测量学校合校,迁入桃园大溪镇员树林现址,校区辽阔(约六十四余公顷),并增加学系,设立研究所,开办专科部,延揽师资,充实设备,蔚成台湾地区军队唯一之理工学府。 1980年11月改制升格为“国防财务经理学院”,1982年12月改名为“国防管理学院”。2000年台湾当局整合三军大学、国防医学院、国防管理学院及中正理工学院合并,成为国防大学,以期继续为台湾地区培养优秀之人才。 军需学校教务:学生课业很重,考试极为严格。教官都是专家学者,大多有留学经历,训诲严谨。 校歌:整军经武七德是从,戢兵禁暴,保大定功,安民和众,益以财丰…… 军需学校学员情况编辑 军需学校在重庆办学期间,共培养了十期学员,其中第10期于1939年2月毕业,66人;第11期1939年10月毕业,67人;第12期1939年12月毕业,68人;第13期1940年6月毕业,121人。随着战事紧急,第14、15、16期毕业达到437人,直到1946年第20期后,军需学校才结束在渝办学,仅留少尉军官呙兰青守校舍。据国民党军需学校广州联谊小组1995年统计,该校全球抗战校友健在者共511人,其中中国大陆189人,中国台湾267人,中国香港8人,另外在美国40人、加拿大5人、澳大利亚1人、日本1人。 著名校友编辑 著名金融家、社会活动家唐功楷,该校13期学员,曾任美国国会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1991年获美国总统老布什颁赠的荣誉奖状。 军需学校时期主要校长: 张叙忠(1927-1935任),湖北枝江人,首任校长,曾任陆军中将,军需总监,中国军需学第一人;[1] 蒋中正(1935-1949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军需学校学员班十三期同学录》。此录纸本精装16开,封面红布烫金,计200页,1944年9月出版。内容有:序言校影、校旗校歌、校训校史,官长肖像64帧,学员照片556帧,各期同学通讯录146页,学员生总数13594人。从先期通讯录中发现不少同学都曾在黄埔军校各期军需(经理)处任处长、总务、会计、金柜、支应、审计、粮服、购置、贮藏等职。如黄埔一期军需部副主任俞飞鹏就是军需学校一期学员。另外中央军校还办了三期驻川军需训练班,学员生计647名。由此看出,该录是研究黄埔校史的珍贵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