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次数:1819 |
◆ | ◆ | ◆ | ◆ | ||||||
|
| |||||||||||||||||||||
| ||||||||||||||||||||||
商品描述: | 回到顶部 | |||||||||||||||||||||
尺 寸:长1.3宽4.13(cm)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共大),在中国出现和存在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遵循毛泽东教育思想创办的一类半工半读学校,它最初在江西诞生。 1958年3月,汪东兴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离开了北京中央警卫团下放到江西省,担任副省长兼农垦厅厅长。同年5月,汪东兴回北京参加全国农垦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汪东兴去看望毛主席,向主席汇报说,江西各地办垦殖场,对有组织地集中力量大办农业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有的垦殖场还针对农民文化低、掌握技术有困难的情况,办了技术学校,凡这样做的地方,农业生产形势更好些。 毛主席听到办农林技术学校,很感兴趣地说:“这个办法好,许许多多的农民不识字,要说的说不清,想写的写不出,不学点文化,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困难。你回去与邵式平省长商量办些学校,让上不起学的农民上学,好不好?” 毛主席的谈话对汪东兴很有启发。他1958年6月回到江西,与北师大出身、曾留学苏联还担任过延安“陕北公学”教育长的邵式平省长谈起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我党领导人就学过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提出可否考虑在江西办一种农业方面的学校,免费招收适龄农民入学,学校的费用由学员自己劳动创造,省里先给一小部分启动资金,从教育入手,促进江西农业的发展。邵省长听了汪东兴的想法和建议很高兴,当即表态:“你这个想法很好,应该考虑。”他还由此联想到苏联的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说,“我看江西也可以办劳动大学,这对发展我们江西的经济有好处。”于是,省委决定,由汪东兴等人负责带领一些干部到部分垦殖场走访,广泛征求意见。结果垦殖场的职工群众热情很高,大都赞成在全省创办劳动大学。1958年6月9日,中共江西省委、省人委做出了《关于创办江西省劳动大学的决定》,于是,以原江西南昌林校和各地综合垦殖场为基础江西省劳动大学总校和各分校就开始创办了。全省各地公布了招生简章,设立了招生处、招生点。省、专、县分级办学,省办总校,以大专、本科为主;专区(市)属分校办中专,个别专业办大专;县属分校办初技,个别专业办中专。同年8月1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正式成立。设在南昌市郊西山梅岭的共大总校以及井冈山、大茅山、庐山、云山、武功山等地的30所分校同时举行了开学典礼。共大总校及各分校,按照山区和各垦殖场的特点,分别设立农、林、畜牧兽医、工业、会计等若干科系,开办经费由省政府按每个学员100元拨付,其他一切经费全靠学校学员自力更生,以劳动创收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全省共大总校与分校共兴办农场66个、林场40个、畜牧场71个、工厂243个,经营的耕地面积4.275万亩,林地面积14.2万亩,初步建立起了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基地,为解决办学经费打下了基础。之后,学生不断增加,除江西本省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广东、广西等18个省、市、自治区,规模也不断扩大,发展到一所总校108所分校。,有农田3000多公顷,山林24000多公顷。农、林、牧场及农机等工厂350多个,生产粮食18000万公斤,收入经费4亿余元。 1959年8月,庐山会议期间,汪东兴去看望毛主席。谈话中毛主席主动问起,“劳动大学现在办得怎么样?”汪东兴将江西共大开办近一年的情况,作了详细汇报。毛主席听完汇报说:“看来你们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办得很有起色,很有希望,要坚持办下去。” 1965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了《中央转发毛泽东同志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信和江西关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办学情况报告》,将毛主席三年多以前写给江西共大的信向全党全国公开,并要求“各级领导部门认真学习研究”。信的内容为:“同志们,你们的事业,我是完全赞成的。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不要国家一分钱,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分散在全省各个山头,少数在平地。这样的学校确是很好的。在校的青年居多,也有一部分中年干部。我希望不但在江西有这样的学校,各省也应有这样的学校。各省应派有能力有见识的负责同志到江西来考察,吸取经验,回去试办。初时学生宜少,逐渐增多,至江西这样有五万人之多。再则,党、政、民(工、青、妇)机关,也要办学校,半工半学。不过同江西这类的半工半学不同。江西的工,是农业、林业、牧业这一类的工,学是农、林、牧这一类的学。而党、政、民机关的工,则是党、政、民机关的工,学是文化科学、时事、马列主义理论这样一些的学。所以两者是不同的。中央机关已办的两个学校,一个是中央警卫团的,办了六七年了,战士、干部们从初识文字进小学,然后进中学,然后进大学,一九六0年,他们已进大学部门了。他们很高兴,写了一封信给我,这封信,可以印给你们看一看。另一个,是去年(一九六0年)办起的,是中南海党的各种机关办的,同样是半工半读。工是机关的工,无非是机要人员,生活服务人员,招待人员,医务人员,保卫人员,及其他人员。警卫团是军队,他们有警卫职务,即是站岗放哨,这是他们的工。他们还有严格的军事训练。这些,与文职机关的学校,是不同的。一九六一年八月,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三周年纪念,主持者要我写几个字。这是一件大事,因此为他们写了如上的一些话。” 中央领导人的支持、肯定和赞扬,特别是毛主席信的公开,推动全国各省纷纷仿效江西,兴起了一个不小的创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浪朝。陕西、内蒙、黑龙江、广东、湖北、湖南等省(区)都相继办起了共大。湖南共大于1965年10月开办。省人民政府发出的“湘发[65]221号文件”决定以长沙县螺丝塘农林垦殖场为基础,创办“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同时建立省属国营螺丝塘农林垦殖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实行以校办场,以场养校,半工半读。原螺丝塘农垦场的人员编成四个农技班,称“中专班”。同时面向社会主要是长沙市又招了一些初高中毕业生办大专班。好几个专区(市)如株洲、益阳也办了自己的共大,称专区(市)共大,后又称省分校,学生来自城镇,为一些因家庭出身等原因未能升学的城镇初高中毕业生,个别为高小毕业生。株洲市共大校址设北区清水塘大华园艺场,益阳专区共大校址设益阳县茈湖口永丰闸干渠末端的注澜湖畔。然而,各省创办的共大与江西共大相比却程度不同地有些走样,有的甚至完全走样。例如湖南的益阳专区共大就完全走了样。江西共大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计划,有大批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开设了许多专业课程,学生真正地半工半续,又劳动又接受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劳动与学习因时合理安排,农忙时劳动实践多些,农闲时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多些。总校与各分校培养的学生是要毕业并分配的,大部分哪来哪去,即“社来社去”,也有个别留校任教或分配到地方农林部门与供销社工作。而湖南益阳专区共大却不是这样。没有明确的办学方向与目标,没有任何教学计划,除派了几个管理干部和从地区农科所抽调了几个农技师外,没配一个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业课教师,没开设一门专业理论课程,学生没上过一天课,只工不读,除了劳动,没接受过任何专业技术培训。招学生时就没想过让学生毕业,实质上办成了一个安置农场。江西共大面向农村招收学生,主要招收青年农民入学,向农村输送经培训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是真正办学。而湖南益阳专区共大却面向城市,全部招收城市未能升学的高初中及高小毕业生,把开办共大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合流,使其嬗变为了城市知青下乡的一种安置形式。湖南益阳专区共大开办不到一年,就逢上文革爆发,学校旋即随同整个社会陷入动乱,上下都茫然失措,不知共大何去何从。后“军宣队”、“贫宣队”先后进驻学校,人为制造“阶级斗争”,大揪“阶级敌人”与“反革命分子”,挑动学生互批互斗,乱整所谓出身不好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高压甚至迫害,致许多学生被吊被打,逼得个别学生不堪忍受而自残自杀。湖南益阳专区共大建校几年,大部分时间陷于文革混乱状态,不仅没能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掌握有用技能,还给几百学子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身心创伤。 文革结 束,高考恢复后的1978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过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国情与政治意识形态环境逐渐变化,经济与教育逐渐转轨,共大的改制与消失成了历史必然。这类在中国农业大国时代建立的单纯面向农村为农村培养输送人才的学校显然已经不符合迅速发展的工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要求,它的历史使命已然完成。 | ||||||||||||||||||||||
商品图片: | 回到顶部 | |||||||||||||||||||||
回到顶部 |
电子邮箱:xiangquanyaji@sina.com | 网站客服联系QQ:40345895 |
湘泉雅集QQ群一:34740257(已满) QQ群二:25856336 QQ群三:119559204 QQ群四:195143742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7 湘泉雅集 | ICP许可证:湘ICP备20014217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