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1612.6.8-1678.10.2),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后封汉中王,济王。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1]?。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一片石战役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4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2]?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大周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清廷为改善财政窘迫,诏令削藩。吴三桂不甘心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权贵旁落,联合广东尚可喜、福建耿精忠,三藩举兵作乱。为应付庞大的军事支出,吴三桂利用滇铜矿资源优势自铸铜钱流通,铜钱初名称为“利用通宝”。 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今衡阳)建立大周国,自立为帝,年号“昭武”,以年号为币名铸“昭武通宝”铜钱,分小平和背“一分”大钱两种。“昭武通宝”钱铸期虽一年不到,但至今存世却不少,篆书版小平钱和篆书版背“一分”大钱非常少见。 “昭武通宝”背“一分”篆书大钱铸工精湛,为同时期南明铜钱制式,“一分”是对银作价权银计价单位,非今天意义上的一分币。地张平整、铜质精良、窄缘薄肉、书文精妙、文字深峻,似雕刻美品。 中国铜钱篆文书法从先秦到宋辽金为鼎盛时期,元代稀见,到明末清初,除郑成功铸篆书“永历通宝”外几乎再无篆书体钱文面世。此品“昭武通宝”篆书文铜钱篆文精妙,打破了自明初300余年古钱文字单调、呆板不变的模式,它给古钱收藏爱好者带来了豁然、舒展之感。 有史为证,历代乱臣权贵为争天下自铸币者都短命,如汉代王莽的泉、货、十布,唐时安禄山、史思明的得壹顺天,清三藩王的利用、昭武、洪化、裕民。但它们的存世为今人研究历史留下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