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柏林举办,是一个历史错误也是一个历史巧合。1930年5月26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CIO)受理德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1936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请,同时申请城市有西班牙巴塞罗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德国法兰克福和纽伦堡,1916年德国柏林曾经定为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但是由于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取消。德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经过精心准备,介绍德国为欧洲的心脏地带,无论从天空、陆地和海洋都是最容易到达的地方,并展示他们宏伟设想和建设计划。一年以后,1931年4月25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西班牙巴塞罗纳举行投票,投票结果是43:16,柏林击败巴塞罗纳成为下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城市。1931年5月13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正式宣布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办。给予德国柏林举办权,是从各个方面考虑,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成为战败国,1928年获得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权利,在柏林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表示德国真正成为国际大家庭一员。
德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成功获得举办权后,却面临诸多严重问题,当时魏玛共和国经济和财政几乎崩溃,失业人数超过500万,德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缺少资金和赞助,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奥运体育设施建设。1933年德国政治气候突变,纳粹党上台,1933年3月23日,希特勒操纵国会通过授权法案,真正实现纳粹独裁统治,充满了暴行、种族歧视和宗教迫害,1933年12月,德国所有信仰犹太教的体育组织都被解散。鉴于当时的德国政治形势,1934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讨论是否仍在柏林举行奥运会的问题,并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前往德国实地调查。由于当时欧洲推行绥靖政策的影响和“体育与政治”分开的论调,最后仍坚持原方案,在柏林举行第十一届奥运会。希特勒也改变了上台以前的观点,为了确保在柏林举办奥运会,不得不做出政治让步,推迟反犹太法案出台,承诺让信仰犹太教的运动员参加国家队,并邀请旅居国外犹太运动员回国参加比赛,如冰上曲棍球运动员鲍尔和定居美国击剑冠军海伦.迈尔。1933年3月16日,希特勒首次接见德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主任莱瓦尔德博士,承诺将全力支持,1933年3月28日,宣传部长戈焙尔接见莱瓦尔德博士,表示会尽全力来宣传和组织柏林奥运会。1933年10月5日,希特勒、莱瓦尔德博士和内务部长Wilhelm Frick参观了柏林周围的奥运建设项目。希特勒耗费巨额资金,建立容纳10万观众的大型露天体育场,150个奥运场馆和豪华奥运会村,目的就是通过柏林奥运会向全世界展示纳粹统治的成就,德国已经摆脱绝望和贫困,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同时利用这个机会来证明雅利安人种的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