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在 道 上
《老子》作品设计谈
“老子天下第一”,革命时代的一声痛快的吆喝,饱含了太多男性荷尔蒙的味道,道出了多少“英雄豪杰”的痛快和酣畅,这是阳刚的文字。当然,在文明的时代,用这样的文字释放情感是受限制的,因为现代人开始“文明”了,柔声细语是主流,即使有什么狂风暴雨还是控制在夜里比较好些。
要了解老子,就要读《老子》。一遍二遍三遍之后,以为该生学问了,合上书,闭目一想,还是想的懵懵懂懂,说得糊里糊涂,脑子依旧有一大片空白。于是友人笑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没有找着“道”,光一二三遍的读有什么用。所以《老子》不可死读,需要巧看,多“悟”才是。聪明的友人总是在需要的时候出现,真是难得。
听老子传“道”是需要“悟”的,因为“道常无名”,“无名,天地之始”,“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是无形状、不可见的虚体,宇宙万物都在用它而用之不尽,它是宇宙万物永无穷尽的源泉。
“道”成了万物的本原,于是,道在眼里开始模糊了,任何事物里面都包含了道,但道又不归属于任何事物。于是,道在心里又开始玄了,开始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开始离开地球的引力,众人也开始仰视了,懂“道”的人们终于明白-创造人的女娲最先是由谁造出来的了。想到这里,我有了寻“道”的路线图,图描好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按图索骥,寻找道的踪迹。
道在哪?
道在一堆粪土里,化解自己,滋润万物,循环生命。道,遵循常理。
道在一股洪流里,跌宕起伏,奔腾不息,逆势而上。道,不讲道理。
道在一对母乳里,带来生机,孕育生命,繁衍后代,道,有情有理。
道在一双眼睛里,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群星闪动,道,深藏哲理。
道在,
这里的道,更像是一个无名的符号,一个循环不息,生生不止的符号,道在我的心里有了位置。
老子爱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若于水” 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皆自然之性。水很高尚,是圣人的榜样;水很低调,不招摇,不逞强;水很强大,无坚不摧;水有韧劲,百折不挠,能屈能伸;水很慷慨,滋润万物,养育众生;
看老子的胡子,越来越不象是胡子。像水,似生命。
老子爱“朴”。朴,是未经雕琢的原木,是原始的状态。符合事物的自然属性,随情而生,任性发展。有了“见素抱扑”的追求,求外在的单纯,内心的朴素;有了“圣人为腹不为目,”只求内在的充实,而不为外在的浮华所干扰,也有了“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一系列的“朴”的真言。“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老子的文化里,“朴”是天下无敌的,“巧”如何能企及。弃巧归朴,抛精选拙。
道,水,朴,拙在艺术上有了归宿,风格在抽象和具体之间也有了安排,《老子》在设计和雕塑上的基调也就有了铺垫。
哲学里的东西一旦被具体化、形象化之后,就会出现一些滑稽,滑稽即使难免,就得去面对,哪怕是管中窥豹,也可见一斑,只要观者不以为是以偏概全,牛头马面,我也就满意。老子的道理还有许多,在设计上我无法一一表诉,只要这件作品的设计在理上,艺术在道上,风格接近自然之属性,我也就知足了。
2007.11.27徐云飞
|
此帖为章友呆若木鸡发在钱币天堂。经本人同意转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9 15:35:20编辑过]
大象无形,万物皆自然......如此章般,你可以把它当作是智者的胡须,或者万物的根基,也是无边的大海,甚至起伏的山峦..........这也正是此章的魅力所在,留个你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却简单.
随性.....随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