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湘泉雅集古玩交流网 http://www.quancang.com/

徽章|军品|红色文化|湘泉雅集|quancang|湖南|收藏|古玩|历代钱币|泉品|太平天国|厌胜钱|机制币|纸币|私钞|机制铜元|银币|古籍|徽章|票证|故纸|税文化|古币|拍卖|铜器|玺印|杂件|玉器|瓷器|书画|交易|博古藏今|闲情逸致
共3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
[浏览完整版]

标题:徽章的珐琅工艺名称小议

1楼
bailang711 发表于:2009/12/13 16:20:00

前几天参与特级小白兄的《诚心请教一个问题》中“徽章的珐琅工艺”谈论,颇为受益,但是还留下些许疑问,为追根究底,现将近日研究心得,与大家分享。

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出,大家讨论,只为共同进步,切勿恶语相向,谢谢!

这就是帖子中提出的疑问:

1、“珐琅”、“烧蓝”、“烤蓝”、“景泰蓝”、“七宝烧”,都是什么含义?

2、徽章上的珐琅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透明的质感像琉璃,不透明的质感像搪瓷,请问有什么不同?

3、“景泰蓝”与“七宝烧”的区别是什么?

4、民国徽章上的透明釉是不是学习日本的“七宝烧”工艺啊?

有些问题已有答案,我汇总一下,有些尚存异议,小弟就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前辈指正。

2楼
bailang711 发表于:2009/12/13 16:21:00

问题1珐琅”、“烧蓝”、“烤蓝”、“景泰蓝”、“七宝烧”,都是什么含义?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其实又称“景泰蓝”,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烧蓝1、景泰蓝的制作工序之一。烧蓝是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摄氏度高炉中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

2烧蓝又称银胎珐琅,是以银为胎,用银花丝在胎上掐出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银胎花纹上,经过500度到600度左右的低温多次烧制而成,作品绚丽、明快,别具一格。景泰蓝工艺与烧蓝相似,不过由于蓝料的成分不同,景泰蓝最终形成的没有烧蓝那种水彩般的透明

3楼
bailang711 发表于:2009/12/13 16:22:00

烤蓝是用化学药品如硝酸钠之类在高温下将金属表面氧化为氧化物,形成比较能抗锈蚀的保护层,加热得到非常接近黑色的深蓝黑色。烤蓝可以防止钢铁生锈,枪支大都经过烤蓝。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应的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溶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这种铜的珐琅器创始于明代景泰年间,因初创时只有蓝色,故名景泰蓝。

七宝烧是日语中对金属珐琅器的称谓。因其烧制工艺源于中国的景泰蓝,故又有日本的景泰蓝之称。七宝烧的制作过程同景泰蓝相似,即以金属为胎,用细细的金属丝掐成各种图案轮廓,将其烧焊在内胎上,然后再根据图案所需颜色涂点相应的珐琅釉料,精心烧制,最后镀光。珐琅颜色比较多,主要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七宝烧的产地较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京都地区。

4楼
bailang711 发表于:2009/12/13 16:24:00

问题2、徽章上的珐琅有透明和不透明两种,透明的质感像琉璃,不透明的质感像搪瓷,请问有什么不同?

一、珐琅釉料

元末明初的掐丝珐琅器釉质细腻,色调纯正,鲜艳明快,具有水晶般透明感。通常以浅蓝色作地,间饰红、黄、白、绿、紫、深蓝等色釉。

从明宣德晚期开始,釉色略显灰暗,光泽度降低。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器地色除浅蓝色外,宝蓝色应用广泛。

到万历年间,更出现了淡青、白等中间色地。珐琅色釉有所增加,新出现了赭、豆青、松石绿等色釉品种。

清代的珐琅釉料品种丰富,所用色釉达几十种之多。但其有一个共同点,皆不透亮

景泰蓝以明代的制品为佳,凡是明代的制品,它的质料都是透亮而不发磁,而大绿一色,其透亮则更比他色更为厉害。它的性能与玻璃略同,绿色的颜色象油绿的翠玉,红色像昌化的鸡血,紫色犹深色的旧紫晶,蓝色类似于蓝腚,白色类似凝脂,浅绿色发蓝,黄色与姜中拧出的浆汁略掺黄米相同,其丝胎皆是黄铜,镀金为大镀,它的器物上均有沙眼。

到乾隆时期,无论何种颜色,它的料都是不透亮而发磁

5楼
bailang711 发表于:2009/12/13 16:25:00

二、金属基底

所谓珐琅,指的是在抛光金属基板表面涂上一层玻璃光泽的珐琅制作过程。

用来承载珐琅的金属基板只能采用金和铜,其中仅能用于不透明珐琅制品。如果要制作的是透明或是彩色珐琅制品,选用的金属需要在高温下,表面特性不能改变,例如

“银烧蓝”又称银胎珐琅,是以为胎,用银花丝在胎上掐出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银胎花纹上,经过500度到600度左右的低温多次烧制而成,作品绚丽、明快,别具一格。景泰蓝工艺与烧蓝相似,不过由于蓝料的成分不同,景泰蓝最终形成的没有烧蓝那种水彩般的透明

小结:中国的珐琅釉料分为透明不透明两种,透明不透明,关键看釉料的配方成分。

珐琅”是不透明釉,以为胎,类似搪瓷”;

烧蓝”是透明釉,以为胎,类似“琉璃”。

6楼
bailang711 发表于:2009/12/13 16:25:00

问题3、“景泰蓝”与“七宝烧”的区别是什么?

日本的“七宝烧”与中国的“景泰蓝”不同之处是:景泰蓝是以珐琅质做成,而珐琅质是不透明物体,七宝烧却是透明的釉。景泰蓝以颜料混入珐琅质中,再填入锒就的铜丝框内,各色珐琅质很厚而不透明,七宝烧则是在铜器上敷过一层若红色水银东西后,做成图案,再施上玻璃状的东西,全透明还有反光。景泰蓝颜色在珐琅质内,七宝烧颜色在玻璃质之下,这是两者的显著区别。

小结

七宝烧”是透明釉,为釉下彩

景泰蓝”是不透明釉,为釉中彩

烧蓝”是透明釉,为釉中彩

7楼
bailang711 发表于:2009/12/13 16:26:00

问题4、民国徽章上的透明釉是不是学习日本的“七宝烧”工艺啊?

景泰蓝在明朝宣德年间工艺趋于成熟,此后在明清两朝一直是皇宫御用贡品。

清朝晚期,随着皇室工匠的流失,景泰蓝工艺开始“移居”民间作坊。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景泰蓝再次受到西方人青睐,并开始大量出口。此时除少量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商号纷纷开张,如老天利静远堂志远堂等,其中以老天利名声最大,工艺最精。据相关资料记载,1923年至1924年间,老天利一家全年交易额达15万余元,雇工350多人,并时常雇用零散工,马立新街有其门市,上海、汉口等地还有分销处。由于老天利的工人多为散落民间且手艺精湛的珐琅艺人,因而出品基本继承了清朝时的工艺水平,底座上印有老天利制的铭文。

1904年,老天利制作的宝鼎炉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1915年又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获一等奖,中国景泰蓝开始受到国际关注。据说民国时北平民间约有珐琅厂50余个,留下铭文的有五六个,当时国内市场上开始出现景泰蓝实用品,且销量很大。同时,美、英、法等国商人也在北平设立洋行,争相购买景泰蓝,王府井大街上还出现了专为外国人代收景泰蓝的公司。

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说,在日本,有一种类似中国景泰蓝的传统工艺品叫七宝烧,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76年,日本同仁将七宝烧工艺带到中国,希望能和中国的景泰蓝相互交流和借鉴,受到中国方面的热情接待。

小结民国初期,景泰蓝行业发展十分兴盛,珐琅艺人多为清皇室工匠,工艺上无需向日本学习。倒是在徽章造型上,部分受到了东洋的影响。

8楼
bailang711 发表于:2009/12/13 16:28:00

综上所述,小弟斗胆总结心得如下:

中国的珐琅釉料分为透明不透明两种。

不透明釉称为“珐琅”,为釉中彩,类似搪瓷

透明釉可称为烧蓝”,釉中彩,类似“琉璃”。

七宝烧”是透明釉,为釉下彩,只能用于日本徽章的珐琅工艺名称。

烤蓝”是化学防锈的工艺名称,用来表示透明釉容易遭人职责,尽量不要使用。

 

有不当之处,敬请指出,大家讨论,只为共同进步,切勿恶语相向,谢谢!

9楼
特级小白 发表于:2009/12/13 16:30:00

李先生果然有心~感谢感谢,现在正在工作中,只能大略看看,待仔细看过思考后再回复个人的疑问或者看法(如果有的话)

 

10楼
金戈 发表于:2009/12/13 16:45:00
要有这样的精神,学习了。
共36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

Copyright 2000 - 2008 湘泉雅集网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Processed in .09375 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