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湘泉雅集古玩交流网 http://www.quancang.com/

徽章|军品|红色文化|湘泉雅集|quancang|湖南|收藏|古玩|历代钱币|泉品|太平天国|厌胜钱|机制币|纸币|私钞|机制铜元|银币|古籍|徽章|票证|故纸|税文化|古币|拍卖|铜器|玺印|杂件|玉器|瓷器|书画|交易|博古藏今|闲情逸致
共1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陆上竞技(辅仁)

1楼
黄嘉禾 发表于:2008/8/7 16:33: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7 16:34:36编辑过]
2楼
黄嘉禾 发表于:2016/12/5 15:11:00
圣约翰观照下的私立无锡辅仁中学

作为近现代世界各民族或国家所一致追求的目标的“现代化”,是一场对蒙昧和专制的中世纪的反动的文明运动,首先发端并实现于西方社会,其最大的表现就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人的巨大解放。西学东渐至孔孟之地,以传教士为媒介,以办学为手段,“谋求为中国人提供最有效的服务,藉以体现基督精神”。[1]这种志愿者式的语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虔诚的传教士的在旧中国开创新事业时的心情。教会学校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学塾的西式学堂,是基督教文明的传导者,诚如贝德士博士[]所言,是“跨文化互动”(Cross Cultural interaction)的产物[2]

鸦片战争后,清廷诏许官民人等信奉洋教。美国基督教成立差会后,在清道光十五年(1835)来华布道“上帝的声音”,同时教会广泛举办民众教育、创办西学和西医、兴办慈善福利事业。甲午战争后,无锡人深感研习西学的必要,入教会学校就读者渐增。一个多世纪以来,教会办学无疑是本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文明的先声。如今,“弘扬传统,学习西方”已成燎原之势,席卷全球,不可逆转。因此,探微近代新教育之肇兴于无锡及其文明启蒙,不能抹杀天主教和基督教在地创办的多元化教会学校的积极作用。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基督教监理公会(民国30年起改称卫理公会)最早来无锡传教;二十七年(1901),美国传教士郭斐蔚主教(Bishop F. R. Graves)委派来无锡城中开设基督教堂,并创办“锡金圣公会(Episcopal Church)”;二十八年(1902),在华的美国圣公会成立江苏教区,主教座堂设在上海极司非而路(今万航渡路)圣约翰大学内。如今,耸立在中山路上的“无锡圣公会圣十字教堂”,即由美国圣公会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修建、后烧毁的“圣公会圣安德烈堂”的基础上斥资重建的,时间是民国4年(1915),迄今仍为无锡最大最老的基督教堂。[3]

美国基督教差会在无锡地区创办了多所西式学校,如圣公会在清光绪年间创办圣彼得学校(St Peter’s School),民国元年(1912)并入苏州桃坞中学;清宣统二年(1910)在无锡城中创办圣马可中学(今无锡市工业学校前身)、圣婴小学堂(后改名新开河小学,2010年撤并入连元街小学);次年2月,又在无锡南门外创办了另一所著名的教会学校,初名“明德小学堂”,后改名“东吴大学第八实验小学”,成为东吴大学附属小学,如今由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在新的时代继承其渊源辉煌的教育文脉。明德小学只招男生,与明德小学有联系的是德慧女子小学堂,也是一所基督教圣公会开办的学校。此外,基督教监理公会在无锡也创办了多所西式课程的新学校,如民国10年(1921)在无锡开办东吴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即无锡实业中学,1927年停办)。

 


3楼
黄嘉禾 发表于:2016/12/5 15:15:00

民国7年(1918731日,上海圣约翰大学无锡同学会的唐纪云、杨四箴等人发起,众会友集资4000元,创办私立无锡辅仁中学。“辅仁”两字取自《论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校址最初在无锡城北门内书院弄刘抚院巷。同年914日,举办开学典礼,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18641947[]、国民党元老徐季龙和无锡县知事杨畦韭等来校演说。在当年号称“小上海”的无锡,辅仁中学是设施最先进的学校,拥有理化实验室和阶梯教室。

民国13年(1924)夏,辅仁中学迁入无锡城东门内将军桥畔新校舍,毗邻东林书院。18年(1929221日,中央大学核准私立辅仁中学立案[4]311日,转呈民国政府教育部备案[5]。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鬼子飞机滥炸市区,辅仁一度迁无锡城西乡下的张舍镇(今惠山区洛社)上课,26年(19371112日被迫解散。次年秋,在上海租赁校舍复课,取名“上海辅仁中学”。抗战胜利后,迁回无锡原址复校。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底改为公办,定名为“无锡市第二中学”。2003215日,更名为“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私立无锡辅仁中学,与基督教圣公会的关系及其初创时期的学校教育。


4楼
黄嘉禾 发表于:2016/12/5 15:17:00

一、私立辅仁中学是教会学校

如何认定民国时期的辅仁中学是否为教会学校,这是一个在近代教育史研究、特别是无锡市辅仁中学校史研究中再三争议的问题。

按全球最大的资料来源网站之一、被誉为“自由的百科全书”的《维基百科》定义:所谓基督教“教会学校”,指“由基督教教会组织开办的学校以及其他具有基督教背景的学校”。由教会独资创办或组织教友捐助、教会主管或参与学校管理、实施教会课程的学校,都属于教会教育机构。由此对照上述条件,可以得出结论:辅仁中学无疑是具备基督教会学校的基本特质。事实上,《中国基督教会学校列表》和《美国圣公会中国差会》,确实都将民国时期的辅仁中学列入江苏教区上榜的美国圣公会差会所办的教会中学。[6]

首先,辅仁中学附属的本体与基督教圣公会关系密切。清光绪五年(1879),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在上海创办、并于三十二年(1906)在按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特区条例注册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这是圣公会主教施约瑟(Samuel Isaac Joseph Schereschewsky)为实践其在东方推行高层次教育的宿愿,在我国完全按照西方大学模式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就教育质量和知名度而言,堪称“江南教会第一学府”[7],被誉为“东方的哈佛”[8]

辅仁中学多次在“毕业刊”上发布《启事》,十分清晰地解释与圣约翰大学的特殊关系,以此在社会上自信地开展招生宣传:

 

本校为上海梵王渡圣约(翰)大学同学会在锡同志所创立,中西并重,聘请良师,灌输纯正学识,栽培高尚道德,为青年子弟入大学之预备。蒙圣约翰允准,凡得本校中西毕业文凭者,可直接升送该大学肄业。[9]

5楼
黄嘉禾 发表于:2016/12/5 15:18:00

辅仁中学作为圣约翰大学“经认可学校”(accredited school)而列入其教育圈[],毕业生通过保送制度直升圣约翰大学,这是美国圣公会教会教育体系内部的一种特权,如同圣约翰毕业生可以不经考试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世界名校的研究生院留学深造一样。[10]

其次,来看辅仁中学的办学主体。学校的发起人和校董是圣公会教友、圣约翰大学唐纪云(18851974)、杨四箴、许松泉等四位校友[]。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许倬云博士是辅仁中学1949届毕业生,说学校创办者“这四个人不是教会的人”[11],这是不准确的记忆。至少有案可稽的是,学校首倡者、圣约翰大学校友杨四箴不仅是基督教牧师,而且抗战胜利后还兼任过无锡圣公会开办的普仁医院[]院长,时段为194510月至19483月。[12]另外,唐纪云等三人均是美国圣公会虔诚教友。此外,美国圣公会和辅仁中学教员也积极捐资助学,如“热血洒东方”的第二任美国籍校长戴泽民(Rev. E. R. Dyer),也曾“慷慨捐资解此囊”。[13]

第三,来看辅仁中学的教学和管理主体。民国时期,辅仁中学施行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的课程和教材,历任校长都是无锡圣公会的会长。所不同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叶收回教会学校教育权之前,辅仁中学的校长和执行校长都是美国籍,民国15年(1926)之后全部改由杨四箴等华人会长、牧师担纲。圣约翰大学同学会为辅仁中学招募来外籍教员以及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基督教徒,与差会关系紧密。

第四,来看辅仁中学的行政认可。学校创办的第一个开学典礼上,时任无锡县知事杨畦韭发表演说,肯定圣公会在本邑创办中学功德的同时,针砭教会学校流弊。摘要如下:

 

教会学堂者,我中国学校之先河。然教会学堂亦有与中国内地不甚通合者,则以其于外国文字无不偏重,重尚亲教、意志束缚,而学生毕业往往于中国文学亦或未备,遂不能推行尽利。圣公会美教士慕高文先生近得上海圣约翰大学诸同学之赞助,于无锡设立辅仁中学校,意欲一洗从前教会学堂之弊。其将来英文各科之优美固不待言,而于所延中文教员亦周咨博访不厌求详,多一时髦彦之士。吾知其必大放光明无疑也,于是校之开始也,遂书以为之颂[14]

 

也就是说,当时社会普遍认可辅仁中学为一所教会学校。这位父母官一针见血的铮铮告诫,可谓未雨绸缪。但在慕高文等中外校长的带领下,辅仁中学一洗教会学堂之流弊,真是难能可贵。

6楼
黄嘉禾 发表于:2016/12/5 15:18:00

二、私立辅仁中学的教育特色

辅仁中学作为圣约翰大学教育圈的重要成员,其办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是:由圣约翰大学校友主办,以西学为中心,以英语为教学媒介,全面引入美国自由教育理念和制度的课程模式,创新中西交汇的学校文化。

1办学理念与课程设置

阅读比较圣公会教会教育史料,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在圣约翰大学教育体系中,没有任何一所其他附属学校比辅仁中学更“圣约翰化”了。辅仁中学开办之初,根据民国元年(1912)和二年(1913)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中学学习时间为四年,故该校招收的首批学生在民国11年(1918)毕业,杰出校友如朱树卓等。

圣约翰教育圈信奉欧美“广博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教育的理念,倡导全面发展的文理兼容的通识教育,实则与中国传统的“精英教育”颇有相同之处。强调通过心智修养(mental discipline),德、智、体、美四育一体并进,以造就完善国民为宗旨,使学生“以国利民富为前提,以克己自治为本领”。卜舫济精辟地阐述自由教育的要旨,明确提出“教育之基础宜宏”,如学生“熟悉历史、地理、文学及种种科学,则其心目中之宇宙愈广,而生命亦愈大”。[15]

基于圣约翰教育理念,辅仁中学按照附属中学的课程设置标准,全面开设各种文理课程和国语经典科目,以英文课程、英文教学为主。教师(包括外籍教员)因材施教,教育观念十分开放。按民国时期历届毕业生的共同感受,这是一所深受美国教育体制影响的“自由制的中学”。学校按学生的实际学力和水平编班,优秀的尖子学生实施小班制“精英教育”。倡导校内外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自主跳跃式地选课,学有余力可以跳级提升,学力不及则须要留级甚至下抑。为保证超越圣约翰教育圈同类学校教育质量,辅仁中学的淘汰率很高。第一年招新生97名,但首届毕业生只有朱树卓等9人,第二届毕业生有杨荫浏等12人。

虽然仿效圣约翰大学教育圈附属中学体例办学,但是辅仁中学毕竟是一所特殊的教会学校,与无锡圣公会创办的圣婴、明德和徳慧小学不同,学校课程不设《圣经》课,也不宣讲宗教信仰。但是,渗透性的基督教文化和例行的宗教庆典活动,在辅仁中学的学校文化中还是不缺的。

7楼
黄嘉禾 发表于:2016/12/5 15:19:00

2文化传承与形象标识

从学校文化形象标识看,辅仁中学简直就是一个基础教育版的无锡圣约翰,处处可见母体的文化印痕。

首先,辅仁中学的校名保存了“圣约翰大学”的文化基因和“血缘”关系,英文校名为St. John’s Alumni School,意思是“圣约翰大学校友学校”。

其次,两所学校的中英文校训同根同源。圣约翰大学的英文校训是:“Light & Truth”(光与真理),中文校训出自《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辅仁中学也有自己的英文校训——“live to learn, learn to live”(因生而学,因学而生),这是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在辅仁中学创办开学典礼上演讲中再三强调的教育生活理念;中文校训“明道进德”,也同样来自北宋儒学大师朱熹对于校名之源——《论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诠释。朱注云:“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校训全面地诠释了孔圣人语录对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和有益启示。

再次,来欣赏辅仁中学和圣约翰大学的毕业典礼、校徽、校旗、校刊乃至校色等视觉形象标识,无论内容和图形设计,前者对于后者的参考、移植和再创造,一目了然。

3课程特色与英文教育

辅仁中学十分重视英语教育。圣约翰大学积极倡导“英语运动”,英语是圣约翰教育圈通用的教学语言。[16]英语课程在全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圣婴、明德和徳慧等小学从三、四年级就开始英文课。

辅仁中学课程设置深受圣约翰大学影响,全面移植其附属中学教育管理制度。采用中西文分科排年级,上午为西文科,下午为中文科。[17]“读的教材跟教会学校的教材几乎一样”,除修身、国文、古典诗词课程之外,其他所有课程都使用英语教材、用英语讲授。采用的圣约翰附属中学英文教材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世界历史和地理等,“都是英语教材”,就连中国地理也是英文版的。许倬云介绍,“我是用英文读数学的,这是很奇怪的做法。”[18]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辅仁中学专门开设“暑假学校”,聘请“通才硕学”教授相关英文课程,科目有:英文学、英读本、英文法、英作文及造句、英文启蒙、算术、英代数、英几何等英文和数学八门科目。以民国11年(1922)为例,暑假学校开办时间自711日起至95日止,全期约50天,星期日停课。[19]

“辅仁中学英语教法真是好”,一位离校近七十年的毕业生对孩提时代自由活泼的学习生活,记忆犹新:“沈致平老师不背文法,不背课文,讲句子结构,讲文章结构。他一上课,在黑板上写一个字,随意点了学生,从一个学生一个名词,再到一个学生一个动词,加个形容词,加个副词,一路就衍生成一篇文章,一堂课可以教出很多东西。对话无所谓,我们是阅读和写作为主,一般阅读的是翻译本,像莎士比亚的、傅雷译的东西,非常自由,顺着你的性子自己发展。我们十个人的小班,某一个人有哪一项强项,他要负责教别人。我们高二时,老师就晓得:你们这几个人已经超过高二的程度,暑假时就做高三的功课。”[20]

8楼
黄嘉禾 发表于:2016/12/5 15:19:00

4学生组织与学生刊物

辅仁中学实施广博的自由教育,在“约翰3F精神”(指FraternityFellowshipFriendship,即学谊、联谊、友谊)的影响下,以学生社团和学生刊物为载体,生动活泼的同伴教育实践,也意味着某种“绅士”行为传教,形成中西交汇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四育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社团和体育活动引领风气之先,为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

学校创办一个月,即成立了篮球队、足球队和“消余俱乐部”等学生社团,与圣公会系列的圣马可中学举办赛事交流活动,同年一起举办圣诞节文艺会演活动。次年成立救国团(第二学期改名学生会,616日成为无锡学生联合会书记)。民国8年(1919830日,第1期《救国杂志》(星期刊)出版,后改名《知新》半月刊。辅仁中学最有学业内涵且最名闻社会的学生出版物是《毕业刊》。

每一届的毕业刊(三、四、五、六届阙如)既荟萃了同学的思想观点、学业进步和文艺作品,还刊载了大量用英文撰写的习作。这里略举两例,了解辅仁学子的所思所想及其精神风貌。

发现并录音华彦钧(瞎子阿炳)《二泉映月》的音乐泰斗杨荫浏(Ernest Y. L. Yang),是辅仁中学1923届西文科优秀毕业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无锡辅仁中学第二届毕业刊》(Green Horn)中除了“毕业生自我介绍”之外,收录了他用中英文创作的各种体裁13篇作品。其中:《发刊词》1篇,“译林”卷刊有《魔生记》(英译汉)1篇、“文苑”卷发表《六家要指一致百虑同归殊途论》、《儒墨异同得失论》、《读西汉文》、《文中子论文商兑》和《为励进同志会杂志序》5篇,“杂俎”卷发表《论左扎记三则》、《读左传郑庄戒饬守臣》、《拟晋文侯答平王之命》、《代子产难叔向书》和《代孙权答曹公书》5篇,还用英语论文《The Need of a New Conception of God among the Chinese People1篇。[21]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荫浏用英语撰写的长篇宏论,不仅反映其外语思维能力,还凸显了和融的翻译能力、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渊博的学术素养。作者从学习、翻译中国《四书》和《五经》及其朱熹的“集注”入手,并与基督教《圣经》教义展开比较研究,分析中西方文化境域中各种敬神拜鬼的风俗,认为中国人心中的“天”(Heaven)相当于西方宗教中的“上帝”(God),但并非同一概念,前者更具丰富蕴藉,如《诗经》中“明明上帝”和“赫赫上帝”分别翻译为“Bright Ruler Heaven”、“Almighty Ruler Heaven”。从哲学的角度,他合理地解释了上古时期国人敬天礼神以及与此关联的神秘文化现象,并得出结论:世界上宗教有不同形态,但是各民族都将敬畏天理(神的旨意)的教育作为一种本土化的“灵丹妙药”(panacea),以达到教化民众、增益德性的文化活动。

还有,第七届毕业生王世骐同学的一篇毕业作文《近代英国文学概论》,刊登学生校刊,洋洋洒洒14页,评述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的生活之作或诗意之作,俨然不输于当今外国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9楼
黄嘉禾 发表于:2016/12/5 15:19:00

三、私立辅仁中学的名师荟萃

杨四箴(18961972),原名德宝,原籍上海宝山,后定居无锡,是辅仁中学创办人之一,任校董兼英文教员。民国6年(1917)被授予圣约翰大学文学士学位[22],信仰基督教。民国15年(1926)起任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改制,继续担任校长,至19584月退休。民国6年(19179月,任无锡圣公会牧师兼会吏;三年后升职首任华人会长,直到36年(19478月退居荣誉。他是无锡市政协常委、民盟无锡市委常委,还是无锡市基督教三字爱国运动委员会负责人。

阅读辅仁中学草创时期的《毕业刊》“本校春秋”,可以明确:首任校长是美国圣公会差会传教士、无锡圣公会会长慕高文(英文名不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慕高文首次来无锡接替锡金圣公会的教务工作,并开始在地宣教。辅仁创办时,被推举为首任校长(Principal),时间一年半,民国9年(19202月卸任。在最近编印的辅仁中学校史出版物中,称慕高文为辅仁中学“名誉校长”,此说讹传。

第二任校长亦为圣公会美籍牧师,中文名戴泽民,拥有硕士学位。同学们赋诗,热情洋溢地歌颂他“兴校课徒具热忱”、“文传妙谛兼欧美”、“为华造福万民贤”。[23]在戴校长的排名及照片之后,华人过廷勋(D. H. Koo)设为辅仁中学首任“headmater”,大抵职责类如今日之“执行校长”,系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文学士。民国11年(1922)秋学期因戴回美国由唐纪云代理,次年3月归任。

辅仁中学向来注重教育质量,创办伊始即聘请了外籍传教士兼课。校长和教员的学历层次都比较高,毕业于美国名校。据《无锡辅仁中学第二届毕业刊》(1923年版)记载,辅仁中学除了美籍校长(principal)和执行校长(headmaster)之外,至少有:小威格尔牧师夫妇(Rev. W. H. Weigel, Jr.Mrs W. H. Weigel)、伯尔格小姐(Miss F. Berg)等多名外教。辅仁中学执教中文科的教师,基本上是上海圣约翰大学或其他名校的毕业生。此外,还有前清贡生等宿儒大德。一时名师云集,引领学校教育质量跨越式品质发展。

 

10楼
黄嘉禾 发表于:2016/12/5 15:21:00

现代化与宗教并不是对立的。[24]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浪潮中,教会学校传播的不只是一种新的信仰系统,也是新的知识系统,然而附着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因而曾备受诟訾。但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以新的眼光实事求是地看待教会学校显得非常必要。

无锡是吴文化的核心发祥地之一,钟灵毓秀,人文渊薮,明清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历来“最注重的是经世致用之学,江南制造局第一批翻译数理科学的人中有不少无锡人”。[25]基督教传教士在无锡设立教会学校,为介绍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和人文学术,引进西方新式教育体制,造就一代新式人才,无疑起了开先河的作用,其对几千年的旧式封建教育,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客观上加快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辅仁中学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由美国圣公会同学会创办的一所江南名校,教育质量上乘。民国时期的校歌唱道:“辅仁,学业成于斯,辅仁。辅仁,品德立于斯,辅仁。潜修,达得智仁勇无止境。努力,不分年与级齐勤奋。惠山之雄峻、梁溪之清。将军之神武、东林之荫。前贤之品学吾人所敬,切磋而观摩共抵于成。……

民国时期的私立无锡辅仁中学师资力量强,教务管理严,学风非常好,学生都很自觉用功,教育质量高。在圣公会“全面发展”和“全人发展”办学理念的引领和圣约翰大学的影响下,学校注重传统道德教育,中西文教育并举,培育多元文化素养,优秀毕业生免试升圣约翰大学或考取其他全国一流的名牌大学,为中华民族造就了很多杰出人才。如一代学界泰斗钱钟书,民国16年(1927)秋季考入辅仁中学,三年刻苦攻读,英文和国语都达到了常人不可及的高度,在考清华大学时卓越超群,特别是英文成绩出类拔萃,成为全校轰动的大新闻,连当时的校长都感到震惊。此外,宇航学家唐鑫源等国际著名科学家都曾就读于该校。中国科学院、工程院有11名院士先后毕业于该校。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也是辅仁校友。事实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无锡的文化名人几乎都与这所学校有着割不断的渊源。

温故而知新,可以吸取营养,启迪来者,鼓励后学。我们应该用一种尊重全面事实的精神和理性分析的态度,来研究辅仁中学作为教会学校的教育理念、课程开发和办学传统,使这所“东方的哈佛”附属中学的整个历史风貌逐渐清晰和丰满起来,努力去提炼这种办学经验对于当下高中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有借鉴价值的教育成就,何况这一段教育历史可以说是相当辉煌的。

共1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0 - 2008 湘泉雅集网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Processed in .10938 s,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