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湘泉雅集古玩交流网 http://www.quancang.com/
不要片面追求“大名头”效应
一些拍卖公司为了吸引买家的眼球,或为了制造轰动效应,片面追求名头,动辄宋元或“明四家”,拿假画充数,实在令人担忧。有的拍卖公司号称征集到宋徽宗的花鸟、唐寅的行书、八大山人的花鸟,但拍品令人“惨不忍睹”,离真迹相去甚远。如今“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画作在拍场屡见不鲜,清“扬州八怪”的拍品更比比皆是,然而相当比例都是赝品。
再查点一下雅昌艺术网,仅近一年内上拍的八大山人书画就达百件之多!笔者在几大拍卖公司看到的八大山人拍品却罕有真迹,如今年春拍中上海某公司320万元拍出的《书画册十六开》也是不折不扣的冒牌货,北京某公司6600万元成交的《花鸟四屏》也是一件低仿品。如此拍下去,用不了几年,拍场上流通的八大山人书画岂不将大大超过国家馆藏?近一年,国内拍场上仇英、文征明、八大山人、唐伯虎、郑板桥的作品最炙手可热,成为“名星大牌”,大家蜂拥而起追逐名头,于是不少粗制滥造的古书画拍品纷纷涌上拍场,买家应高度警惕。
近年来,在古书画征集上,国内买家格外迷信追捧《石渠宝笈》,由于被其著录过的拍品往往能拍出千万元的天价,于是大家开始纷纷在《石渠宝笈》上挖空心思做文章,有的拍卖公司甚至拿它大肆炒作宣传。虽然《石渠宝笈》也收进了少量伪作,但皇家收藏毕竟非民间可比,到几大博物馆转一转,铭心绝品大多是其著录过的,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回顾一下国内近几年拍价超千万元的古书画拍品,哪个不是打着《石渠宝笈》著录的旗号?恽寿平的《载鹤图》(3696万元)、马远的《溪山秋爽图》(3024万元)成交,莫不是拿《石渠宝笈》做金字招牌。但要警惕“金字招牌”有时也暗藏陷阱,搞不好花大价钱买来的也可能是赝品。笔者在2009春拍中所观上拍的《石渠宝笈》著录书画近10件,但真迹确难见二三。所以,对待《石渠宝笈》千万要谨慎,特别是对那些假冒《石渠宝笈》,要避而远之。多到博物馆去了解研究一下真正的《石渠宝笈》画作和乾隆五玺、八玺的钤印格式,相信对藏家一定大有帮助。
古书画市场之所以出现问题,关键是买家不懂鉴赏,缺乏真伪识别能力。收藏古书画需要买家能鉴会赏,对中国历代书画史有较深的了解。回望一下近代的古书画收藏大家,无一位不是大鉴赏家、大书画家。
一件书画作品欲辨伪必先识真,识真是辨伪的前提与基础。很难想像,一个从未目睹真迹的藏家,会对作品的真伪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欲投资古代书画的藏家,应想方设法观摩历代大师的真迹。由于古代书画的真品名迹大多珍藏于各大博物馆中,所以到博物馆去目睹它们的庐山真面目,恐怕是提高辨伪水平与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只有对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不同朝代的时代差别及每个名家的风格面貌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再回到艺术品市场后,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一些困惑也将会迎刃而解。
近两年,国内部分买家对“名家旧藏”不辨真伪的大力追捧,已陷入一个极大的误区。这样做的风险有两种:一种是真“名家旧藏”,但藏品本身存在问题。如几年前,唐云旧藏的八大山人《鱼》,其实是一件老仿,结果拿到拍场上484万元成交了。今年春拍上,某公司上拍的吴湖帆旧藏唐寅行书《默坐焚香歌》,也不是一件真迹,结果却以470万元成交了,可以说买家上了迷信“名人旧藏”的当!还有一种就是干脆打着“名人旧藏”的旗号,征集一批假画蒙人。如笔者在拍场曾看见某公司的“吴湖帆旧藏专题”,满眼假货,一看就是拿名人旧藏“说事”。
笔者认为,当前古书画收藏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因古书画价格较高,动辄百万,所以无论收藏和投资,都应把风险放在第一位,一旦买假将会损失惨重。二、应将收藏重点放在明清两朝书画上,对宋、元书画暂不宜不切实际地心存妄想。三、对当前某些不合理的古书画价格不宜再追高,以防“上套”。四、选择自己熟悉的某一家或画派专题收藏,风险小,收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