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印文周凤九,公路工程专家。毕生从事中国公路建设及教学工作。曾筹划、主持建设中国中南、西南地区的多条干线公路,主持设计、施工多种结构形式的永久式公路桥,对中国公路初期的发展和技术提高作出了贡献。在教学工作中,理论结合实际,采用工程实例进行教学,事半功倍,为国家培育了大量公路工程技术人才。
1891年11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
周凤九 1915年湖南省高等工业专业学堂(后与法专、商专两校合并为湖南大学)土木科毕业。
1915—1920年任长沙湘雅医院及光华电灯公司工程师。
1920—1923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土木建筑学校毕业。
1923—1925年德国柏林大学及比利时岗城大学进修。
1925—1926年任湖南楚怡工业学校土木科主任,兼任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1926—1929年任湖南省湘中汽车路局工程司。
1929—1938年任湖南省公路局总工程师、局长,兼任湖南机械厂厂长,并仍兼任楚怡工专及湖大教授。
1938—1939年任湖北省公路工程处处长。
1939—1942年任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帮办兼桥渡科科长。
1942—1945年任川滇西路工务局[1943年改为管理局(包括工务局)]局长。
1945—1946年任西南公路局副局长兼芷江分局局长。
1946—1948年任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兼第二区公路工程管理局局长。
1948—1949年任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1949—1952年任中南交通部计划处处长。
1952—1953年任华南公路修建指挥部总工程师。
1953—1956年任交通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1956—1958年任交通部公路总局副局长。
1946年当选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58年退休
1960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工务科长刘建熙(1906-1980)仙霞人。民国11年(1922)长郡中学毕业。17年清华大学毕业,公费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20年8月获硕士学位。并受聘为美国波阿铁路公司见习工程师。民国22年春回国,负责湘鄂铁路沿线桥梁鉴定、平汉铁路全线旧桥钢染加固设计,以及浙赣铁路全线桥梁、涵洞、隧道、车站设计与审核,获铁道部嘉奖。28年后,先后负责湘桂线路勘测设计,天成铁路天水以南秦岭山脉线段踏勘、初测和定测任务。32年,任交通部技正,铁路总队正工程师,并兼中央大学教授,开始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著有《铁路定线概论》。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湘桂黔铁路工程局副局长和贵州大学教授。
贵州省解放前夕,团结路局人员,清理封存技术、人事档案与物资设备,迎接解放。1949年11月,任贵州支前抢修委员会委员兼工程组组长,为迅速修复湘黔、川黔、贵昆三条公路作出贡献。
1950-1976年,先后任西南铁路局贵阳工程处副处长,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成都市政协委员等职。在修建成渝、宝成和川黔、贵昆等西南铁路大会战中,担负全国技术领导工作,克服地形复杂、物资供应紧张,工具落后的困难,攻克许多工程难关,采用“深建桥、浅筑档,两料换填石,平底打沙桩”等方法,征服贵昆线上近10公里的软土路基。在成昆线金口河至韩都路优的施工中,采用各式大小拱桥和钢梁顶架、箱形钢筋混凝土染预串和一般钢筋混凝土预灌的“三顶”技术措施,缩短工程时间。1960年,水泥紧张,用预制石块节约水泥,渡过难关。
刘重视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1961年,组织制定《西南铁路技术工作条例》、《技术责任制》、《施工管理暂行规则》,创办《西南技术通讯》。后又组织西南六大干线技术资料总结和川黔线凉风垭隧道经验总结。晚年,身患肝硬化、蛋白质倒置,在两腿浮肿过膝的情况下,翻译《内功力学》、《岩石力学》、撰写《机力剖面在铁路设计中的应用》等书。1980年1月,在成都逝世。铁道部、中国铁道学会和有关领导对刘建熙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高贵品质和为祖国铁路建设所作的卓越贡献评价很高。为表彰刘建熙对祖国铁道建设事业所作贡献。1985年以《在复杂地质、险竣山区修建民昆铁路新技术》的业迹,追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