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两个中华民国的临时政府。一个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一个是北平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笔者收藏的一枚“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二周年纪念章”正是这一历史的见证。
此枚银质章是在报国寺收藏品地摊上淘得,最开始以为是民国元年的南京临时政府所发行,回家后再查阅资料,方知是北平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发行的。
南京临时政府内阁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的临时性内阁,成立於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结束於同年3月12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创立民国,中原十二省纷纷宣布独立。12月,十七省的代表齐聚上海,推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文组织内阁,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不过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不是内阁制,而是总统制,因此并未设内阁总理,内阁参谋总长由黄兴兼任,负责一切军事事务。
而北平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37年,是日本侵略者扶植汉奸王克敏、王揖唐等在北平成立伪政权。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进一步并吞和控制华北,即着手在华北沦陷区策划建立伪政权。1937年7月底,在北平(北京)成立了以北洋军阀余孽、汉奸江朝宗为主席的“北平地方治安维持会”。8月初,又在天津成立了以直系军阀、政客、汉奸高凌蔚为首的“天津地方治安维持会”。10月,日本政府派喜多诚一为北平特务机关长,扶植汉奸筹建统一的华北伪政权,以王克敏、董康、汤尔和、朱深、王揖唐、齐燮元等为伪“政府筹备处”成员。12月14日,华北伪组织和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合并,在南京陷落的第二天(14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于北京居仁堂举行成立仪式。并宣布以“五色旗”为国旗,“卿云歌”为国歌,“定都”于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管辖山西、河北、河南、山东4省及北平、天津两市。
这个伪政权标榜“三权分立”,责任内阁设行政、议政、司法3个委员会,分掌行政、立法、司法权。伪政府下设6部:行政部总长王克敏,治安部总长齐燮元,教育部总长汤尔和,赈济部总长王揖唐,实业部总长王荫泰,司法部总长朱深。
“临时政府”成立后,日本政府与之签订《政治技术指导协定》,用所谓“日本进步的行政、法制、军事的技术由侧面来指导华北的政治”。1938年4月,日本政府派行政、法制和军事高级顾问3名常驻“临时政府”,并派辅佐官15人分驻各部。“临时政府”的一些重大施政措施及人事调动,完全受日本控制。
9月22日,“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委员会”在北平成立。“临时政府”派王克敏、王揖唐、朱深为委员,“维新政府”派梁鸿志、温宗尧、陈群为委员,以王克敏为主席。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的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北平伪“临时政府”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名义上隶属南京汪伪政权,实际上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主导者无疑是日军中的华北方面军。由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组成者多为北洋政府的官僚人物,在社会上声望并不高,也没有获得人民的认同与支持。1940年3月3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解散,同时成立“华北政务委员会”,并入南京汪精卫伪国民政府。
这个短命的“临时政府”虽然仅存世两年零三个月,却在二周年时发行了纪念章、明信片等,热闹地庆祝了一番。当时,他们绝不会想到,三个月后就寿终就寝。
这个小章为纯银材质,背面下方有"纯银"戳记.直径24.5毫米,厚2.3毫米,由日本代为制作。另外,也见有白铜材质制造的,以此区分不同档次的赠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