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政首任提调周开锡------------------------------沈吕宁
一、周开锡的早期阶段
周开锡(1826-1871),字寿珊 (受三,受山),湖南益阳人。他屡试未中,以在家乡办团练而出名。咸丰三年(1853)入曾国藩幕,是曾幕中4位著名布衣幕僚之一(曾幕中还有一位有名的布衣留美学生容闳),咸丰五年(1855)离开曾营入鄂抚胡林翼幕。胡林翼亦湖南益阳人,周与文希范同为胡幕中重要人物。自咸丰十年(1860)清军三河大败,官文奏请令曾国藩统兵图皖。 咸丰十一年初(1861)周开锡随李续宜赴安徽抚任。曾国藩力排众议,采用周开锡意见,从石门湖起至集贤关,挖长壕、筑堡垒围攻安庆,阻止陈玉成自湖北救援。(1) 陈经过4次援战,因李秀成按兵不动,陈军兵力不足,安庆最终失守。官文、曾国藩、胡林翼、李续宜等皆加冠进爵。曾国藩奏保吴亮才、周开锡、余大胜等10名官员。曾国藩用人不以布衣为嫌,皆能量材录用,因材器使。周开锡藉此步入仕途。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二十六日胡林翼病死于武昌,清廷调李续宜署湖北巡抚。曾国藩遣周开锡及文希范护其灵柩回益阳,料理后事(2)。周开锡出资五千金代胡氏购买族田,以济急需,并起草《胡林翼行状》稿,周、文二人请曾国藩书写胡林翼墓表。(3)
十一月二十八日太平军攻下杭州,将军瑞昌、浙抚王有龄、提督饶廷选皆战死,谕令两江总督曾国藩统辖赣、苏、皖三省及浙江全省军务,令左宗棠自江西率兵入浙,督办浙省军务,浙省提镇以下官兵统归调遣。十二月简任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力图改变败退形势。同治元年(1862)四月周开锡突然向曾国藩提出辞职,赴左宗棠营。曾国藩四月十七日致李续宜信:“寿珊毅然径去,殊出意外。渠来辞行,面订留眷口在皖,后二日问之,则全眷皆去,并带沈定钧及廖某同赴左营。大约吾二人怕太冷淡,人不乐从,以后当稍变暖热,使人易亲耳。”(4) 左宗棠曾是周开锡的老师,因而也有相当关系。周开锡为何如此匆忙离去,原因不明。周开锡在浙江任温处道,继续和太平军余部在闽浙交界之平阳、泰顺一带作战。(5)
二、入闽工作
同治三年(1864)左宗棠任闽浙总督,兼署浙江巡抚。同年十二月(1865)以闽省吏治、军政积习相沿,奏调周开锡、吴大廷等来闽差委;旨从之。(6)在吴大廷的《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中记有:次年“正月芗泉(蒋益澧)方伯接左公营务处夏小涛(献纶)来书,已奏调四人赴闽:首周寿珊(开锡)、次鄙人、次胡雪岩(光墉)、次张听庵(树I)。”(7)周开锡在闽任延建邵道。因福建布政使张铨庆年迈健忘,左宗棠派令周开锡、吴大廷会办通省厘税局务。张铨庆对所司职务一意推诿,于军饷缓急从不过问;钱粮为藩司衙门专责,并不设法催征,较上届更短解四分之三。左宗棠奏“特参年力就衰之司道,请旨革职”。(8)周开锡在此协助吴大廷设立山南台课厘局,试行厘、课并行之法,说服执反对态度的商人,试行新法后官商均可得益,皆同意改为票运,改革成效明显。(9)
同治五年(1866)八月调左宗棠赴陕甘,续任闽督为保守派吴棠,为此左在离职前对所留下的财政、人事等各项工作进行了重要的安排,以确保在闽各项计划得以实施。同年十一月初二,召命福建布政使邓廷垢熬灾芸鸶=展。驶日福建巡胳鬃洌岳罡L┪龈В吹饺吻坝傻涝笔鸱局芸だ怼?10)这是周开锡职位最高的时期。 左宗棠离任前有几项重大安排都由周开锡协助完成,其中重要的有如下数项。
其一是左宗棠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项,延请在籍守制的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同时调周开锡和胡光墉等为提调,周以布政使职位负责安排船政财务,协助沈葆桢建厂。周在沈葆桢任江西巡抚时,曾由左宗棠派赴广信负责厘金,彼此也有一定关系。上谕令船政首期购买机器等项共需银133800余两,均照左宗棠所筹,先行动款应付,后续不敷之银70000两,即于续拨闽海关每月50000两内支用,而初期建厂工程得以顺利进行。(11)
其二是报免自道光二十五年(1845)五月初一日起,截至同治五年(1866)七月底止,各项闽省官吏养廉作为军需捐摊积欠银,共计1284000余两。清廷官吏正当薪俸甚微,另额外有所谓养廉收入,主要用于衙门办公经费、聘用幕府人员薪金及其它开支杂用等,也用于贴补家庭生活。为避免官吏贪污,称为养廉。而当时“闽省各官养廉,已经奉文核扣减成、减平,额领银数已形短绌;加以捐摊之案层见迭出,所余更属无几,甚有不敷捐扣者”。致使贪廉均无能免累,闽省养廉作为军需捐摊,由1845至1866年21年间全省已累积欠款高达120余万两,官吏无力偿还。“闽省军务甫清,正当革除稗政。臣等窃维欲恤民,必先恤吏;欲行惩贪之令,必先察其致累之原”。免除积欠,稳定官吏的生活,可以对官场进行必要的整顿,有利各项工作的推动。(12)
其三是加给闽省各兵员米价,以往兵员口粮向由粮道散给。因查例价每石只给9钱,不及每石米市价的三分之一,差距很大。经左宗棠与周开锡调查后,趁整顿营伍之际,酌情增给例价,平均于每石米除例价9钱外,另增给银1.1两,计每米1石,合共折给银2两,暂在税厘项下移拨开支,统由司库直接径发,毋庸解道,以省周折。(13)另就地给兵之米粮,各属往往任意延欠,日久渐成无着。而就地发放之米,多行私自折价,给民之征购价,每石仅付五六千文至七八千文,而放给各营每石则折银1.1-1.4两不等。中饱甚多,积习相沿,由来已久,现明定章程,不准格外浮取,统以每石折银2两,就近移营发给。如有不敷,由道另行拨补。“如此变通办理,折征既有定价,胥差无从浮收,闾阎可免勒索之弊。饷由司给,米由道拨,兵丁更无偏苦之虞。”(14)
其四是筹备闽省粮食仓储,同治五年(1866)查明省仓仅存谷62000余石,经周开锡会同英桂奏明提拨厘银采购,奉旨批准后分别于浙江、台湾等处购到谷138300余石,统计先后所购及旧存共计存谷200400余石,妥为分廒收储,以备不时之需。(1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1 21:16:1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