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ltboy22 | 2010/7/20 22:16:00
评论言论:
中央军校第四分校:
1927年,黄埔本校官生人数日多,校址狭小。所以在广州燕塘训练第七期入伍生,这是为第四分校成立的橛子-燕塘干部学校。此校在1931年改称广东军政学校。
1936年夏,余汉谋投靠南京国民政府取代陈济棠,蒋介石派陈诚、陈芝馨接收燕塘军校,1936年秋,蒋介石明令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蒋介石兼任校长,第三路军总司令陈诚兼主任,陈芝馨为副主任(后升任主任)。
1936-1937年间,广州分校续招第十四、十五期生3000多人。
1936年冬,第四路军的军官总队共4个大队约1000余人,编入该校,以陈克球为总队长,办了两期后改为补习总队。燕塘干部学校原第三期生作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一、十二、十三期生,毕业后有资格投考陆军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机轰炸广州,校部迁往白云山,学生总队迁往龙眼洞上、下元岗,军官总队迁往肇庆,校内只留守卫兵1个排。
1937年12月,全校迁往德庆。迁校后已不能正常进行教学和训练。
1938年1月,广州分校奉命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迁址德庆),由韩汉英任主任,谢婴白为副主任,又招收新生1500名。
1938年2月第十四期学生第七总队成立,分甲乙两级,学生1028名,同时政训处改为政治部。第十五期学生第七总队成立,学生有1482名。
1938年9月间,第十四期甲级生毕业。
1938年10月,日军南侵,广州失陷,第四分校奉命迁移到广西宜山、德胜、东江一带施教,校部设在宜山,后又从德庆迁往广西宜山、贵州独山、贵阳、遵义等地。
1940年2月,昆仑关战役爆发,第四分校奉命遍组全体官生为第120军下辖两个师。随即星夜出发,限期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桂南会战。初期沿红水河布防,掩护前方部队撤退,等待后方部队增援。全体官生忠勇奋发,严阵以待,与日军接触后,日军察觉有国军有准备后,不敢前进。作战任务完成后,奉命返校,并迁校到贵州独山。
1940年6月,第十七期新生入校,成立两个大队,共计2629名。
1940年7月,第四分校奉命实施乙种编制。
第四分校为国储备军事人才,并鉴于海外侨胞青年子弟,热爱祖国,所以建议中央招考有志青年回国受训,专请侨务委员会及战时驻东南亚各国领事馆负责招生,共计招收学生254名,成立华侨大队。
1944年8月,第九战区战事失利,桂柳线战事吃紧,第四分校奉命组织贵州、广西边区防守司令部,及都、独警备司令部,其人事均第四分校优秀官员充任,并沿贵州、广西边区各要隘地区构筑防御工事。
1944年11月,第四分校奉命以练习团由桂柳线左翼地区,掩护向贵阳方面转进,第十九期学生第九总队所属各大队学生,由右翼地区向贵阳地区集中,两部会合后,在贵阳附近选定湄潭县为校址。
第四分校曾二次参加作战,三次迁移校址,影响学生学习甚巨,但所有成员仍在艰苦的环境中完成所担负的一切使命。
1945年抗战胜利后,第四分校在10月间裁撤,凡未完成课程的各大队,分别将炮、工、通信科转送各专科学校继续未竟课程。入伍生团未升学学生,也分别参加二十期学生升学考试,继续转往志愿兵科学校受训。
该章系1943年贵州独山时期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