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主题:
组建“大军校”----叶剑英同志创办华北军政大学纪实
评论对象: 我想是风 | 2011/4/13 9:05:00
评论言论:
在解放战争进行到关键时期,前线打胜仗不仅需要大批作战物资,更需要大批高级指挥人才,毛泽东心里最清楚这一点。当时,考虑华北重镇石家庄已经解放,晋察冀解放区又是抗日模范根据地,党中央决定移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在石家庄办院校是形势所需,大势所趋。因此,毛泽东十分重视华北军政大学的建设,希望华北军大能培养大批指挥人才,直接为战争服务,并亲自点将时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叶剑英担任华北军政大学的校长兼政委。在叶剑英走马上任之前,毛泽东亲自找他谈话,提出了具体的办学要求。
那是1948年5月的一天,刚刚来到西柏坡的毛泽东立即召见叶剑英。叶剑英一落座,毛泽东就对他说:“今后的战争规模将越打越大,我们的干部大部分缺乏指挥大部队作战的经验,需要重新学习。中央决定在华北办一所军政大学,想让你去当校长兼政委,你看怎么样?”
叶剑英当然知道在华北办军政大学的战略意义和重要性,他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决定,但仍谦虚地说:“中央这个决定是对我的信任,我没意见。只是多年没做这项工作了,我担心完不成任务。”
毛泽东说:“我们研究过了,认为你能胜任这项工作。中央决定调华北军区的萧克给你当助手,你们都有办学经验。”接着,毛泽东提出了明确的办学宗旨:办学要“理论联系实际,直接为战争服务”。
叶剑英在担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毛泽东提出的办学要求,解决战争提出的新课题,把为部队培养大批优秀军政指挥人才作为办好华北军政大学的中心工作。叶剑英说:我们办学要有方针,方针就是抗大的方针。抗大方针是毛主席提出来的,就是三句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个方针的核心是坚持办校的正确方向。
叶剑英非常重视教员队伍的建设。他说,教员是办好学校的关键。院校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向部队输送合格人才,而教员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他将教员按照授课班级的高低分为高级教员、上级教员、中级教员、初级教员4个级别,并按照不同级别享受不同的物质待遇,极大地调动了教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叶剑英在主持学院工作过程中十分重视引导学员研究中国革命的战争问题,注重总结我军实战经验,注重近似实战的野外演习。他把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提出的民主练兵方法贯穿在教学始终,大胆抛弃旧式教学模式,实行群众路线和民主教学,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整个教学方法概括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检查阶段。
1948年10月,叶剑英在一次动员教员和干部加强学习会上提出“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学而教是谓害之”的教学理论。意思是说,让没有经过军事理论学习和严格训练的学员去打仗,就等于让他们白白送死,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不注重自身的学习、不具备高深的学问就去教学,就等于误人子弟,害人误国。其中,“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引自《论语》,原句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告诉大家,军队一定要有教育和训练。
叶剑英提出的这一教学思想,鲜明地阐述了军事院校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对教员治学和学员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一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员知道了怎么履行职责,教好学员;学员也知道了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军事理论和技能。在叶剑英的领导和影响下,华北军大学习空气十分浓厚,广大教员和学员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教学和学习中。大家都把“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学而教是谓害之”两句警语作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格言。这两句格言对于端正学员的学习思想,提高学习科学性;对于教员开展学术研究,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许多教员把能找到的国内外军事学校的教材收集起来,并注重研究各战区的实战经验,自己编写教材。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全校有计划地编译了30多种军事教材和20余种政治教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在叶剑英的积极筹组和领导下,全校迅速编成8个大队和3个直属队,还有一所步兵学校,学员发展到12186名。一年后,朱德总司令在检查学校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题词:“在这一年中,你们进行了很多工作,收集了过去的战争经验,编写了许多教材,训练了一部分教员,教育毕业了一大批学生,这是你们与全体教职员工努力的结果。你们的教育方法,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为国防教育打下了新基础。”
叶剑英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组织教员直接参加解放济南、太原等战役,将战场经验和课堂教学紧密接合,培养出一大批军事人才。
在办学的两年多时间里,叶剑英和其他军大领导克服教学器材和物质条件差等困难,甚至在敌机不断空袭的情况下办学,先后有14000余名军政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从华北军大毕业,走上解放战争的主战场。同时,培养军事、政治、文化教员1000余名。华北军政大学成为新中国军政干部的大学校,并为许多学院输送过教学骨干,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后来的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0年9月,华北军政大学光荣完成历史使命后,一部分教员跟随刘伯承元帅到南京创办军事学院,一部分到北京参加训练总监部工作,大部分骨干留在石家庄组成华北陆军军官学校,后几经演变,成为现在的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始终遵循毛泽东主席制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直接为战争服务”的办学宗旨,始终秉承老校长叶剑英元帅提出的校训,学院有了很大的发展,为部队输送了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受到部队的广泛赞誉。
评论对象: 我想是风 | 2011/4/13 9:05:00
评论言论:
华北军大是根据中央关于办“大军校”的指示组建的,所谓“大军校”,由5个单位合并组成。这5个单位是:晋冀鲁豫军区的军政大学一部、陆军中学、青年教导团,晋察冀军区的军政干部学校、步兵学校。总人数达1.2 万余人。组建“大军校”也是为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建设打基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是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和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为适应抗日战争胜利后形势的需要,人民解放军以各地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分校为基础,陆续组建训练和培养军队干部及地方青年学生的军事政治学校。
在石家庄办院校是形势所需,大势所趋。因此,毛泽东十分重视华北军政大学的建设,希望华北军大能培养大批指挥人才,直接为战争服务,并亲自点将时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叶剑英担任华北军政大学的校长兼政委。在叶剑英走马上任之前,毛泽东亲自找他谈话,提出了具体的办学要求。
那是1948年5月的一天,刚刚来到西柏坡的毛泽东立即召见叶剑英。叶剑英一落座,毛泽东就对他说:“今后的战争规模将越打越大,我们的干部大部分缺乏指挥大部队作战的经验,需要重新学习。中央决定在华北办一所军政大学,想让你去当校长兼政委,你看怎么样?”
叶剑英当然知道在华北办军政大学的战略意义和重要性,他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决定,但仍谦虚地说:“中央这个决定是对我的信任,我没意见。只是多年没做这项工作了,我担心完不成任务。”
毛泽东说:“我们研究过了,认为你能胜任这项工作。中央决定调华北军区的萧克给你当助手,你们都有办学经验。”接着,毛泽东提出了明确的办学宗旨:办学要“理论联系实际,直接为战争服务”。
叶剑英在担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毛泽东提出的办学要求,解决战争提出的新课题,把为部队培养大批优秀军政指挥人才作为办好华北军政大学的中心工作。叶剑英说:我们办学要有方针,方针就是抗大的方针。抗大方针是毛主席提出来的,就是三句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个方针的核心是坚持办校的正确方向。
叶剑英非常重视教员队伍的建设。他说,教员是办好学校的关键。院校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向部队输送合格人才,而教员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他将教员按照授课班级的高低分为高级教员、上级教员、中级教员、初级教员4个级别,并按照不同级别享受不同的物质待遇,极大地调动了教员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叶剑英在主持学院工作过程中十分重视引导学员研究中国革命的战争问题,注重总结我军实战经验,注重近似实战的野外演习。他把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提出的民主练兵方法贯穿在教学始终,大胆抛弃旧式教学模式,实行群众路线和民主教学,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整个教学方法概括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检查阶段。
1948年10月,叶剑英在一次动员教员和干部加强学习会上提出“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学而教是谓害之”的教学理论。意思是说,让没有经过军事理论学习和严格训练的学员去打仗,就等于让他们白白送死,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不注重自身的学习、不具备高深的学问就去教学,就等于误人子弟,害人误国。其中,“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引自《论语》,原句是“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告诉大家,军队一定要有教育和训练。
叶剑英提出的这一教学思想,鲜明地阐述了军事院校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对教员治学和学员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一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员知道了怎么履行职责,教好学员;学员也知道了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军事理论和技能。在叶剑英的领导和影响下,华北军大学习空气十分浓厚,广大教员和学员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教学和学习中。大家都把“不教而战是谓弃之,不学而教是谓害之”两句警语作为自己学习和工作的格言。这两句格言对于端正学员的学习思想,提高学习科学性;对于教员开展学术研究,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许多教员把能找到的国内外军事学校的教材收集起来,并注重研究各战区的实战经验,自己编写教材。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全校有计划地编译了30多种军事教材和20余种政治教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
在叶剑英的积极筹组和领导下,全校迅速编成8个大队和3个直属队,还有一所步兵学校,学员发展到12186名。一年后,朱德总司令在检查学校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题词:“在这一年中,你们进行了很多工作,收集了过去的战争经验,编写了许多教材,训练了一部分教员,教育毕业了一大批学生,这是你们与全体教职员工努力的结果。你们的教育方法,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为国防教育打下了新基础。”
叶剑英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组织教员直接参加解放济南、太原等战役,将战场经验和课堂教学紧密接合,培养出一大批军事人才。
在办学的两年多时间里,叶剑英和其他军大领导克服教学器材和物质条件差等困难,甚至在敌机不断空袭的情况下办学,先后有14000余名军政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从华北军大毕业,走上解放战争的主战场。同时,培养军事、政治、文化教员1000余名。华北军政大学成为新中国军政干部的大学校,并为许多学院输送过教学骨干,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后来的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0年9月,华北军政大学光荣完成历史使命后,一部分教员跟随刘伯承元帅到南京创办军事学院,一部分到北京参加训练总监部工作,大部分骨干留在石家庄组成华北陆军军官学校,后几经演变,成为现在的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始终遵循毛泽东主席制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直接为战争服务”的办学宗旨,始终秉承老校长叶剑英元帅提出的校训,学院有了很大的发展,为部队输送了大批优秀军事人才,受到部队的广泛赞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3 9:07:5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