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zy1998 | 2010/12/6 19:54:00
评论言论:
特别提醒:::这枚章有人说是仿品,因此,为了不必要的麻烦,这枚章不保真,不包退,请看清楚慎重下拍.
新四军创办的抗大,彭雪枫,邓子恢,张震,张爱萍等先后任校领导.是现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
抗大第四分校于1940年3月创办,1945年抗战胜利后结束,历时五年半,是抗大总校在新四军中创办最早,历时最长,吸收华中和江南革命知识青年最多,坚持在豫皖苏边区平原游击战争艰苦条件下办学,成绩显著的一所分校。
1939年初,由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继续东进,开辟商丘、毫县、永城地区,部队积极对敌作战,得到很大的锻炼和发展,经过整编,组建了三个团。同时,为培养基层干部,建立了随营学校,有学员200人左右,这就是抗大第四分校的前身。
随着豫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与抗日武装的发展与扩大,干部问题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央决定将第六支队随营学校扩建为抗大第四分校,并命令抗大总校组织一支200余人的华中派遣大队到六支队,加强第四分校的领导与教学力量。
抗大总校派出的第一华中大队200余名教职员,在大队长刘清明、政治委员李干辉等率领下,于1940年4月9日从晋东南的蟠龙镇出发,通过日、伪军重重封锁的平汉、陇海铁路线,于6月底到达第四分校。这时,上级任命刘清明代替方中铎为教育长,李干辉为政治部主任,其他干部和教职员都分配到校部和学员队中去,大大加强了四分校的领导和教学力量。第一华中派遣大队来到四分校后,学员数量增加到1000多人,共编为三个大队,九个队,其中包括一个防化学队和一个女生队。这些学员来自新四军六支队的军事、政治干部以及河南、安徽等沦陷区的革命知识青年。在课程安排上,基本上按抗大总校第四、五期的方案,设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问题等基本理论课和游击战术、步兵战术及兵器常识、射击、投弹等军事技术的基本知识课程。由于学校驻地距离日、伪据点只有二三十里,常常可以听到炮声,而且还有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和土匪到处扰乱。为了适应战斗环境,分校提出了“加强军事生活,加强战斗准备”的口号,每个干部、学员都发了枪,全校武装起来,加强战斗训练和演习。
第一期经过六个月学习,于9月15日毕业,除了中途陆续分配工作返部队以外,坚持到最后毕业的学员共600余人,其中57 %分配到新四军部队,23%分配到地方政权机关,11%到民运工作部门,6%为财政税收人员,3%分配做妇女工作,初步解决了豫皖苏边区部队与地方机关缺少干部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