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爱钱人 | 2009/11/18 11:35:00
评论言论: 1916年9月,袁德良出生于汾阳县石庄镇张家庄村一个清苦的教书先生家庭。其父袁廷楹于民国初年修业于汾阳县师范讲学站。结业后先后受聘于张家庄和石庄镇小学,教书为生。袁德良幼年随父在张家庄小学和石庄镇小学就读。袁廷楹先生是一位颇有爱国之心的人。他目睹当时国家的混乱局面,忧国忧民,经常给学生们讲岳飞和文天祥的历史故事,激励孩子们日后有所作为,“精忠报国”。在父亲的薰陶和影响下,袁德良自幼勤奋好学,立志长大后要干一番事业,报效国家。平时在学校里他与同学们一块听父亲上课,功课学得很好。稍后,其父有事外出,他便能代替父亲给低年级的同学上算术、体操和游戏等课程。他既是学生,又是小先生,同学们对他很敬重。1928年袁德良小学毕业。当时,他非常渴望升高小继续读书。但是,由于家境清贫,无力供给他升学,他只好随父亲又读了一年“四书、五经”。然而,那时袁德良已经厌倦读那些枯燥无味的古书了。翌年,他打定主意外出,寻找出路。
1930年春,他征得父母亲的同意,跟随一个经商的亲友“走西口”,到了新疆哈密,在一个叫做“合顺水”的店铺里当了学徒。不久,新疆暴发了国民党当局镇压新疆少数民族反抗的战争。袁德良被“合顺永”店铺的老板送到汉族人组织的商团当兵,被迫参加了这场战争。1935年底,袁德良在父亲的来信催促下离开新疆,辗转回到家乡。
1936年初,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工农红军东渡黄河,开赴山西,广泛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红军东征路经汾阳,在汾阳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在红军的革命宣传影响下,袁德良开始接受红军关于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 1936年秋,薄一波同志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派,回到山西同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建立了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并接办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牺盟会经薄一波接手后,在全省范围内迅速建立和发展牺盟会的组织,积极发展牺盟会员,并发动社会上的青年报考国民兵教导团,接受政治、军事训练,大刀阔斧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这一形势下,袁德良积极响应牺盟会的号召,并主动联系了本村的任永远、任永利、武发亨以及曹家庄的田德智、南马庄的屈通淮、南广城的张应奎、阳泉村的田丕俭、石庄的田雨亭、任植、任振福等10名进步青年,前往汾阳县城投考国民兵教导团。在文化资格审查时,由于袁德良和其中的几个同伴文化程度不达高小毕业,未被录取。但是,袁德良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他抱定抗日救国的决心,回到村里一边积极参加牺盟会组织的活动,一边补学文化,准备下次再报考。袁德良满腔热情、抗日救国的行为,很快被来张家庄考察抗日救亡工作的县牺盟分会黄特派员(中共党员)发现。1936年初冬的一天,黄特派员在张家庄小学里找到袁德良,在一席交谈中,黄特派员向袁德良介绍了牺盟会的宗旨和任务,并动员他参加牺盟会。袁德良当即欣然同意,并表示愿意为抗日救国牺牲一切。就这样,经黄特派员的介绍,他参加了牺盟会。加入牺盟会,袁德良接受县牺盟分会布置的工作任务,他根据牺盟会关于宣传民众、武装民众的有关指示,首先在本村和附近一些村庄宣传牺盟会关于抗日救国的主张,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他利用父亲和自己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把本村的进步青年组织起来,成立了军事训练班。在军训班上,他们用梭标和木棒作武器,进行军事训练。在操练中,袁德良亲自担任“教官”,把他在新疆当兵时学到的一些军事知识教给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军事班上的青年很快学会了列队操练的各种转法、各种步伐以及刺杀、投弹、利用地形、地物等军事常识,同时还学了一些武术。在袁德良的组织领导下,当时张家庄的抗日救亡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在开展军训的基础上,于 1937年春成立了张家庄抗日自卫队,由袁德良任自卫队长。不久,县牺盟分会的黄特派员调走。黄走后,晋西党组织派中共党员康守信、梁为茂以牺盟会工作组的名义来汾阳开展党的工作。1937年 4月,康守信、梁为茂来到汾阳张家庄与袁德良接上工作关系。此后袁德良便在康守信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1937年11月至1955年 6月,袁德良同志先后担任我军排长、科长、副大队长兼中队长、军需、财务处长等职。 1955年6月至1985年1月离休前,袁德良同志历任广州军区后勤部军需部副部长、部长,广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等职。1967年3月至1973年1月,解放军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期间,他曾出任广东省军事管制委员会生产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广东省核心小组成员、中共广东省委委员、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革命委员会生产组党组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生产组组长等职。 1967年4月至1972年5月,还担任过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副主任之职。